中國中車采購亂象被警示 建議借鑒政府采購
2019-06-19 15:37:00 來源:點擊:
近日,中國經營報一篇有關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的報道引人熱議。報道稱,《2018年中央企業采購管理評估排名》顯示,中國中車在國資委2018年采購對標評估管理總分排名中,位列13家裝備制造業央企第六;其中集中采購(以下簡稱“集采”)排名墊底,招標規范和采購管理等分項也排名倒數。據透露,中國中車在物資采購管理方面存在包括集采比例低,招標采購沒有統一管理,招標采購、公開招標比例低等共計6項問題。
一級集采額占比極低 為規避招標花樣百出
據報道顯示,一級集采購金額占比低是中國中車比較突出的問題。雖然其公布的集采率已經達到了80%,但其中大部分是所謂的二級集采。2018年中國中車全年采購額為1429.65億元,但一級集采額約為170億元左右,僅占全年采購額的11.89%。這其中,二級集采又大多為主機廠自行采購,不符合二級集采采購方截止到總部直屬小集團的范圍限定,嚴格意義上并不屬于集采。
除了一級集采占比低,招標采購管理也很混亂,缺乏有效的制度和供應商考評體系。同時,使用多種手段規避招標的問題也很嚴重。主機廠為規避招標,多年來采取競爭性談判、詢價采購、議價招標等人為因素更大的采購方式;還有主機廠化整為零,將同一物資、同一工程分批采購、分段招標;甚至有的企業負責招標的人員長期固定,設置攻守同盟,總是這幾個人面對幾個固定供應商。據透露,2018年中國中車近40家企業采購總額中,國內公開招標采購金額僅為1%。
招標采購亂象叢生 危害不可小覷
混亂的招標采購活動,往往會對正常的采購秩序造成干擾,影響采購項目的質量水平。以集采為例,集中采購指政府采購中將集中采購目錄內的貨物、工程、服務集中進行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可以集中數量優勢,獲得相對較低的采購價格;同時,只有一個采購部門,可以避免各自為政,方便統籌實施,從而減少人力和資源浪費,降低采購成本。反之,如果集采額過少,意味著集采的成本優勢得不到發揮;有限的采購數量難以獲得大量采購的價格優惠,造成資金浪費;采購權力下放導致監督控制較難,采購過程中很容易滋生腐敗。
公開招標方面,《政府采購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公開招標應作為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第二十八條也強調,采購人不得將應當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的貨物或服務化整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規避公開招標采購。如果采購人規避公開按招標采購,同樣會導致圍標、以公謀私等腐敗問題,不僅擾亂市場秩序,將一些優質的供應商排除在外,還容易發生貨物偷工減料、達不到采購標準等問題,采購的貨物或服務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中國中車的采購亂象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目前,針對物資采購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國資委已對中國中車發出警告。中國中車也召開了專題會議,提出對各類違法違紀問題零容忍,采購權、采購決策要更加公開透明,實行“監督的再監督”,加強招標采購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從中國中車招標采購的種種亂象可以看出,中國中車采購管理體質建設幾乎是一片空白,采購未能實現公開透明;體制不健全,監督不完善,是違規違法操作頻頻發生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絕這些問題?作為采購的一方,一方面應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管理和監督,做到及時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后及時有效制止。另一方面,采購單位的相關人員應當加強法律學習,了解《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規定,增強守法意識,這樣才能有效地遏制招標采購中違法違紀亂象的產生。而作為供應商,積極發揮質疑和投訴的作用,才能夠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維護合理公正的采購環境。